縫補拼接、慢生活

岡山社區大學生活拼布

#手縫、慢慢縫 #暫離日常角色,放鬆一下 #陪伴帶來支援的力量

文/黃雅琪

寧靜的午後,彌陀公園裡的圖書館三樓,十幾位彌陀拼布班(以下簡稱拼布班)的學員正低著頭,手裡捏著一根不到4公分的針,在畫有記號的布料上,穿過來、刺過去。每位學員手上的布料,大小、花色,都不一樣,有的準備做錢包,有的預計做筆袋,有的則是挑戰較大型的手提包。一旁的長桌上,展示著拼布班歷年來的成果,有帽子、杯墊、筷套、面紙套、不同尺寸和款式的包包、手提袋、野餐墊等,全部都是學員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手縫、慢慢縫」是拼布班的特色。帶領拼布班的施雪惠老師表示,使用縫紉機雖然比較快,但不如手縫來得細膩,而且手的溫度,會產生如熨斗般的效果,讓布料在手裡融化,變得柔軟且平整,所以她堅持手縫。然而,這個堅持,一度讓學員們吃盡苦頭。

「拆」帶來的挫折與成長

幾位參與拼布班七、八年的資深學員表示,手縫相當費工又費時,尤其是初學時,拿針的力道還控制不好,經常刺到手指頭,學員們哀聲連連,手上的布料,也血跡斑斑。好不容易快要縫完,拿給雪惠老師檢查,卻得到全部拆掉的指示,讓學員們感到十分挫折。雖然雪惠老師會指出哪裡縫不好並仔細說明,不過一開始,大多數學員的經驗不足,難以理解雪惠老師的要求,只能悶著頭拆掉、重縫。

經過幾次縫了又拆、拆了又縫,學員們從成品展現的立體圖案,以及如同棋盤格般整齊的縫線,漸漸看見在老師嚴謹要求下達到的質感。直到現在,當學員們在課堂上聽見雪惠老師說「拆」的時候,已經不再愁眉苦臉,反而鼓掌叫好,因為這表示還有進步空間,同時也確保了作品的品質。

拆的過程,學員們也練出一雙火眼金睛。幾位學員表示,現在回頭看剛開始學拼布的作品,不僅已經看得見瑕疵,自身的美感也提升不少。學員們不再選擇顏色鮮艷但不耐看的布料,也會留意整體的構圖,思考圖案的位置、大小要怎麼安排,衡量如何將不同花色的布料,重新排列組合出不同的樣貌。學員們能有技巧之外的學習與成長,連雪惠老師都感到意外,同時也樂見其成,她期許學員們自由發展,有朝一日能獨立創作,設計、縫製出自己的拼布作品。

放鬆學習,互相作伴

大多數的課程,都會設定進度,但拼布班並沒有這樣的要求。因為拼布班的學員大多是家庭主婦,平時生活很匆促,急著做三餐、趕著接送小孩上下學、忙著維持家裡整潔,總有做不完的家務。雪惠老師為了不要讓拼布成為學員額外的負擔,將學習目標定位在療癒、紓壓,她希望學員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心」,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縫,不要趕,就算一件作品要縫上好幾個月或大半年也沒關係,老師會陪妳。

因為慢,拼布班的課堂氛圍也顯得輕鬆,雪惠老師和學員們坐在一起,一邊縫,一邊閒聊。由於學員全都是女性,所以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也會互相分享訊息。例如,確診後如何居家隔離、哪家麵包店比較好吃、哪邊新開了什麼店、有什麼活動或優惠等。其中最常談到的,就是婆媳相處的問題,這時候,年齡層跨越老、中、青三代的學員,就會以各自的經驗和角色(婆婆或媳婦)提出觀點,給予正面回饋,協助遇到瓶頸的學員換位思考,一起找出解決或調適的方法。

此外,學員們的互相陪伴,也協助彼此度過難關。例如有位年輕的媽媽,生完小孩後出現產後憂鬱症,自從參與拼布班後,和大家一起被針刺到哀哀叫,一起說說笑笑,情緒漸漸比較穩定,人也變得比較開朗。

參與拼布班,不僅讓學員們得以暫時擺脫家務,獲得喘息的機會,也讓學員們在家庭之外,獲得一股支援的力量,維繫著彼此的情誼。

從零開始,縫出自信與驕傲

成立於2013年的拼布班,至今已延續8年。

秀英和惠如是拼布班「元老級」的學員,也是最初的發起者。她們原本都是圖書館的志工,因為曾學過拼布,覺得很有趣,所以希望圖書館可以開設課程,並且主動探聽好,指定要找雪惠老師來授課。於是圖書館在岡山社大來拜訪討論合作開課事宜時,提出希望社大協助聯繫與規劃拼布班,這就成為岡山社大在彌陀開設的第一個在地課程。

拼布班開課第二年就參與至今的宛蓁,拿出隨身攜帶的錢包,捧在手上向我們展示。這個錢包是她在拼布班的第一個作品,上面交錯著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縫線,雖然已經用了七年但外表仍完好如初。另一位「元老級」的學員珍蘭則提到,自己是對縫有興趣才來上課,從一開始連針都拿不好,學到現在,縫出來的作品已經可以拿去送給朋友。曾經有位朋友拿著珍蘭的縫製的鉛筆盒請別人用裁縫機照著縫,但始終縫不出立體感,更增加了珍蘭繼續手縫的信心。此外,幾位學員也談到,費時勞心完成的作品時常引來其他人驚呼,認為不可能是手縫的。這樣的評論讓學員們感到很有面子。

相逢.相縫

拼布班作為岡山社大在彌陀第一個課程,其成果與口碑,為社大在彌陀的發展,開啟了更多可能性。除了開始嘗試在彌陀開設其他的課程(色鉛筆班),也時常支援圖書館辦理拼布相關的體驗活動,讓更多在地居民有機會認識社大。除此之外,已經延續8年的拼布班,讓這群住在彌陀但卻不相識的學員們,得以相逢,並一起度過了許多時光。在一針一線中,慢慢縫合在一起的,不只是手上不同花色的布料,還有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學員們的心。

相關文章

魅力四社基隆學

2018年通過《社區大學發展條例》,建構全面且制度健全的終身學習體系,回應新時代嚴峻挑戰,受到社會變遷、科技發展,民眾在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