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萃湖美力,水水萃湖志工精神與行動不停歇

文字、圖片提供/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追溯萃湖前身,察覺生態的變化與危機

車水馬龍的都市,想找回生態感覺是痴人說夢。但萬里始於足下,沒有開始就不知道可以走到哪裡。日治時期木柵公園曾是監禁二戰高階戰俘的「凸鼻蕃仔嶺」,終戰後,納入前總統蔣介石行館草蘆範圍,位於木柵公園內的「萃湖」自然資源也獲得保護。1998年文山社大創校後,推動鄉土教學時將木柵公園和萃湖列為師生共學基地。

萃湖蘊藏著許多珍貴老樹和蕨類,更是一個蟲鳴鳥叫的生態濕地,也是社區居民休憩的好去處。近來大量外來種的入侵,使得原生物種在萃湖裏無法存活,於是文山社區大學發起,由陳德鴻老師帶領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學員、志工和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找回萃湖美力」的活動,希望再找回昔日萃湖的美麗與活力。

從濕地生態工作坊培養水水萃湖社團工班

2012年因應氣候變遷和延續景美溪守護行動對水岸的關注,文山社大形成「文山水岸」的社區願景行動策略。因應通學巷和木柵公園更新活化的社區需求,文山社大於為萃湖週邊三里舉辦木柵公園活力再造工作坊,並於其後邀聘陳德鴻老師開設「濕地生態工作坊」,培育萃湖濕地復育志工,隔年辦理移除外來種生活活動,隨後組成水水萃湖社團工班,執行萃湖棲地維護工作,工作坊則協助養成新社員。

社大、企業、民眾同心協力,付出具體行動找回萃湖美力

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水水萃湖社團策劃「找回萃湖美力」逾13次的大型棲地營造活動,因地勢之故無法運用機具,只能以超過1,000人次的志工人力,完成營造生態庇護池、移除強勢的外來生物、調整底泥位置改善湖水含氧量、保護邊坡及創造棲地多樣性、萃湖物種分類與紀錄等工作。民眾及企業亦捐進千件咖啡豆袋和純棉T,由縫紉班學員縫製純棉底泥袋,以減少塑膠微粒衝擊。公眾集力守護萃湖的歷程,促成萃湖成為都會公園內罕見的「生態復育區」。

水水萃湖志工隊領銜,帶動臺北市都會公園濕地保育行動

同年,台北市政府將木柵公園列為都會公園螢火蟲三大復育基地之一,萃湖為台北市公園中最多螢火蟲之地。2016年9月28日文山社大18歲生日,也正式認養萃湖,並擴大組成水水萃湖志工隊。由於水水萃湖行動模式已成為臺北市都會公園濕地保育公私協力的典範,2020年水水萃湖志工隊協助培訓與籌組興隆公園志工隊。

發展已近10年的水水萃湖志工隊,將於工作坊及志工隊之間再增加不同的培力活動,以回應不同階段的需求。明年文山社大將成立「濕地生態社」,進一步擴散社大的濕地維護管理經驗,在景美溪河濱濕地、十五份遺址景美生態公園、文山森林公園濕地推展新任務。

相關文章

魅力四社基隆學

2018年通過《社區大學發展條例》,建構全面且制度健全的終身學習體系,回應新時代嚴峻挑戰,受到社會變遷、科技發展,民眾在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