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伙來社大學羅馬字,做台語文運動

Chò-hóe Lâi Siā-tāi O̍h Lô-má-jī, Chò Tâi-gí-bûn Ūn-tōng

文/劉昱辰

來社大學羅馬字 
Lâi siā-tāi o̍h Lô-má-jī

2003年,陳金花(Tân Kim-hoa)來到新興社區大學(今第一社區大學)選修張復聚老師的「台語發音」課程,便愛上台語文教學,成為台語種子教師,還自行到高師大進修,從此投入推廣台語文的運動中。對他來說,台語是母語且有感情的語言,而羅馬字(Lô-má-jī)能呈現台語的不同發音與腔調,讓他越學越愛羅馬字。

2011年,金花老師開始在第一社大開設台語羅馬字的班級,希望持續培育出更多台語種子師資。學員在學成後,會去考取台語教師的證照,並到中小學的本土語言課中服務。許多學期累積了眾多學員,如果學完就散了,似乎有些可惜。在學員蔡明錕(Chhòa Bêng-khun)的建議與召集下,組織起讀冊會(tha̍k-chheh-hōe),並在201[1] 6年正式成立「打狗台語開講社」(Tá-káu Tâi-gí Khai-káng-siā)。

做課程ê靠山,mā開發其他活動 
Chò khò-têng–ê khò-soaⁿ, mā khai-hoat kî-thaⁿ oa̍h-tāng

社團成立以後,成為學員轉換身分的訓練場。每一期課程結束、學員要去考證照前,就會來到社團中試教練膽,並由學長姊來給予意見,協助調整學員的狀態。社團本身也創造了全台語的環境,延續讀冊會的模式,讓社員在課程結束後持續練習台語聽說讀寫,並由社員自主規劃主題內容。

除了社內定期開課,社團也有對外舉辦的活動。在高雄市立圖書館左新分館的邀請下,社團成員開始到圖書館講「台語囡仔古」(Tâi-gí gín-á-kó͘)。他們為此學習講故事的方法,每每上陣之前,都要在社團中演練過。同時,他們也翻譯華語或英語的童書,並嘗試用台文創作故事。此外,社團也常態性舉辦講座,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來接觸台語文。不過初期對外影響的效果有限,講座往往都是社團自己人參加。讀冊會持續進行下去,也有越來越多人告假,有時候甚至只剩下社長一個人。

少年人,社團的福氣
Siàu-liân-lâng, siā-thoân–ê hok-khì

某天,吳家銘(Ngô͘ Ka-bêng)突然自己跑來社團。在此之前,只有課程修畢的學員可以加入社團,長期也都只有中高年人參與課程與社團。這些年過60歲的社員們好奇地打量這個年輕人,發現他已經學習過台文也有高度的熱忱,便歡迎他加入。在一起準備社團事務的過程中,他看到目前社團活動的困境;他想,如果可以把這些分散的常態性活動集中起來、辦大,創造曝光率,或許是個辦法。於是,在他接任社長後,台灣史上、甚至是世界歷史上首次的「台文博覽會」(Tâi-bûn Expo)構想開始逐漸成形並付諸實現。

台文博覽會在2019年11月的各週末熱鬧展開。為了要辦得盛大,所有想得到的活動皆有涵蓋:歌唱節目、DJ表演、電影播映(台文字幕甚至是社團自己配的)、走讀導覽、藝術展覽(白話字創作)、演講(包含政治、戲劇、寫歌等不同領域)、市集、DIY活動及書展。這次的活動雖然讓大夥都疲累不堪,但他們獲得空前的成功,讓許多來參與的人,尤其是很多年輕人,感受到台語的好玩,讓大家願意繼續學台語。

蔡明錕就笑說,吳家銘自己闖入社團,是社團的福氣。

Sòa–落-來,hō͘台語ê種子繼續湠
Sòa–lo̍h-lâi, hō͘ Tâi-gí ê chéng-chí kè-sio̍k thòaⁿ

台文博覽會的成功讓打狗台語開講社的名聲拓展全臺,他們也持續以台文博覽會的品牌推動常態性講座、開講會。在COVID-19疫情期間,他們將活動改到線上舉辦,觸及更多受眾,成為全臺社大少數在疫情期間逆勢成長的社團。受打狗台語開講社直接或間接影響,高雄、全臺各地也出現許多不同型態的台語社群,例如希望為小孩打造全台語生活環境的「台語家庭共學團」。

2022年,金花老師的台語課邁入第12年了,其中打狗台語開講社在短短六年中迅速發展,如今社團在社大中成長的階段已告一段落,將邁向新的挑戰——成為登記立案的協會「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這不代表社團與社大的關係從此兩斷;協會將依然支持社大的台語課程,並和社大保持合作夥伴關係。金花老師說,新幾期的課程學員認真進取,已經著手成立新的台語社團「鼓吹台語社」,希望以打狗台語開講社為前例,在社大繼續做「台語文字化」的推廣事宜。

從金花老師對於台語文的熱愛,到打狗台語開講社,六年來的堅持與投入,他們不管現場有人沒人,就是要一直做下去、持續打造讓人進來的環境。透過年輕人的創意與長輩社員的全力支持,台語文運動從社大開始,發展出新的希望。

相關文章

魅力四社基隆學

2018年通過《社區大學發展條例》,建構全面且制度健全的終身學習體系,回應新時代嚴峻挑戰,受到社會變遷、科技發展,民眾在

閱讀全文 »